实时售票数: 18678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景区介绍 > 民族团结

苗族是古代迁居文山地区的少数民族。因民族间征战不断,历经5次大迁徙从黄河流域退往大西南,有的分支在东南亚和欧美。

2020-09-19

1、苗族概述

    苗族是古代迁居文山地区的少数民族。因民族间征战不断,历经5次大迁徙从黄河流域退往大西南,有的分支在东南亚和欧美。唐初即有苗民从贵州迁入文山,明初有2000余苗民由贵州迁至丘北,1796年丘北县的腻脚出现了小平地等苗族村寨。现丘北有苗族5.61万人。由于文山及丘北地区的苗族居住的地理环境以及苗族的心态等因素,历经几千年的发展,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语言、习俗、服饰、音乐和舞蹈,传承着自己的伦理道德、审美思想、思维习惯。

    苗族信仰原始宗教,敬天地,信鬼神,认为山神是六畜保护神,五谷神是田公地母,苗族崇尚巫术。

    苗族居住的地方都是山区半山区,以散居村寨为多。现在民居多以三开间茅草房或土木结构瓦房为主,有的还建有正房两头的耳房,俗称“偏厦”。一般分上下两层,上层置放粮食和用具,下层住人。

苗族以旱地为主,世世代代从事农耕和畜牧业,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稻谷、玉米、荞子、薯类、豆类、瓜类,传统经济作物有麻、茶叶、旱烟等,擅长饲养牛、马、猪、狗、鸡等家畜家禽外,还喜好养画眉、野鸡、鹧鸪、蜜蜂等。


2、苗族服饰

苗族服饰被誉为“穿在身上的史书”、“无字的史书”。苗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,为了不忘祖先,她们在裙子上用三道花边代表祖先迁徙途中越过的三条江,而白苗后领方形图案,代表苗族祖先居住过的城池。裙边的花纹表示祖先居住的锦绣河山,兼套的花纹表示祖地千万亩良田纵横连片,点套花纹表示祖先们的灌溉水渠,纵叠花纹表示故土群山环抱点缀层叠。一套苗族衣裙,就是一部苗族先民的历史。一套苗族服饰就是一套精美的艺术品,苗族妇女服饰销路一直很好,文山缝制的苗族服饰基本上以“丘北式”为蓝本。


3、苗绣.麻塘文化

从《后汉书.南蛮传》记载苗族先民“三苗”“好五色衣服”来推测,最迟在战国时期,苗族刺绣就已产生了。苗族的刺绣以几何图案为主,兼有各种花草鱼虫图案,以红、黄、绿、兰、紫线配色,针法有平绣、缠绣等,具有悠久的历史、精湛的技艺、独特的造型,浓艳的色彩和浓郁的宗教意识。

历史上苗族服饰的用料主要是麻制品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,家家有麻塘地,生产自给自足的麻布。苗族种麻纺织,都是手工劳动,工序复杂,从割麻开始,要经过剥麻、绩麻、纺线、漂白、起幅、织布、碾压、漂洗、晾晒等工序,才能制出麻布,成为服装制作的用料,然后才可以进行腊染、刺绣、裁缝,现在国家已经禁止栽种,麻制品转为使用棉或其它纤维制品。


4、芦笙和歌舞节庆     

芦笙舞是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。苗族的芦笙舞集娱乐与祭祀于一体。它的套路完整,有简有繁,各有千秋。简跳拍脚打掌,风度翩翩;繁跳往返盘旋,翻滚倒立,灵活多变,让人惊叹。白苗芦笙乐曲共48调,一套要吹几天,边吹边舞,抑扬顿挫,艮古之音,扣人心弦。苗族的芦笙,制作讲究材料选择和工艺,芦笙木质细腻,抗腐耐用;竹管大小、粗细、厚薄、竹龄都有讲究。簧舌都用优质黄铜,芦箍一般选用樱桃树皮,再就用黄铜、白银压片制作。由于芦笙制作工艺精细,所以都要专门制作,工匠生产。芦笙的气堂、笙管的配置、音簧的厚薄、簧舌安放的位置、管箍的设置、管眼的定位等等,都要求精雕细刻,精益求精。选材质量越高,工艺制作越精密,芦笙音色越美。